​高考必背古诗短句聚集70句

2024-10-27 14:43 来源:搓群网 点击:

高考必背古诗短句聚集70句

高考必背古诗词重点句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高考必背古诗短句聚集70句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9、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3、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3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3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6、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9、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4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4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44、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4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6、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4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48、吃一堑,长一智。

49、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5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5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5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5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5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5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5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论语》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鱼我所欲也》

1.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 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刿论战》

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4.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6.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 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 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 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皆朝于齐”的成效。

6. 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出师表》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或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一致。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弟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弟犬相闻。

5.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弟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弟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三峡》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马说》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4.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5.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陋室铭》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小石潭记》

1.《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写潭中景物中树木藤蔓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岳阳楼记》

1.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以物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9.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0.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1.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

9.根据句意填空: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爱莲说》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记承天寺夜游》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送东阳马生序》

2.人们愿意借书给自己,那时因为很守信,这些句子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表现向“乡之先达”谦恭、虚心地求学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6.表达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观沧海》

《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2.《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写出(《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句子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这首诗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饮酒》

《饮酒》中体现心与物遇,进人物我两忘境界的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两句诗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望岳》

1.诗中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异曲同工之妙。

3.虚实结合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表明诗人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用了设问修辞,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的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春望》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 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写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连赞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示,他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用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想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7.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观刈麦》

1. 诗中侧面描写农民繁忙辛苦,写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 直接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描绘贫妇人凄惨景象的句子是: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4.揭示农民凄惨生活原因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观刈麦》中表达出诗人愧疚之情的句子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钱塘湖春行》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雁门太守行》

1.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表明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赤壁》

《泊秦淮》

1.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借用典故来表达内心充满国仇家恨的郁闷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4.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雨寄北》

1.诗中点名时节的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 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李商隐)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

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秋思》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浣溪沙》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水调歌头 》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6.《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直接寄语远方弟弟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破阵子》

2. 辛弃疾在《破阵子》中追忆军营生活的词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 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中与“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句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过零丁洋》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枯藤老树昏鸦 和 古道西风瘦马。

3.《天净沙· 秋思》中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己亥杂诗》

1.《己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自己身世,即使沉沦,也要为护花发挥一定的作用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白话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们和公主们。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女。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女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女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女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女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砂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唐敬宗十六岁即位,昏愦失德,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于是杜牧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其写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12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像得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从艺术手法上,此赋运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与夸张

二、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三、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